《後世大運時代》台北的城市行銷需注意的4個面向

很多政治人物選首長時,喜歡強調自己對「城市行銷」的重視,但事實上何謂城市行銷、要怎麼做才能真的的讓城市「品牌化」才是重點,尤其是城市行銷的重點在於競爭和定位。
城市行銷並不是一蹴可及,從花博會、聽障奧運及剛落幕的世大運,以及台北燈節和年初的杜鵑花季。台北除了是政治經濟中心外,更也可說是台灣在國際上,透過「慶典」及「展會賽事」,最具有能見機會的城市。
然而,老編可說是「原生」的台北市民,若不是這些年因為研究和協助,其實多數台北的活動似乎除了燈會,並不容易讓市民有感。
「城市行銷從來就不只是觀光行銷。」
有人覺得,世大運為台北帶來了新希望,但現實生活中,多數台北人其實就算在開幕式前也不知道世大運到底何時開始、為何在台北舉行,以及最重要的⋯台北與市大運的關聯是什麼。
城市行銷從「目的地」的角度分析有4大關鍵因素:城市形象、城市基礎建設、觀光景點、城市居民生活品質。在世大運之後的台北,若是沒有繼續專注在發展及延伸,不要說這只是曇花一現的光榮,對於「台北」這個品牌更是有害而無益。
1。城市形象:當想到羅馬,就覺得是經典歷史再現的古城;或是想到上海,就會覺得是充滿國際感的十里洋場。然而,台北到底給世人什麼樣的形象,並不是容易判斷的,若是一個給人印象不夠深刻的城市,是沒有辦法讓人流連往返的。
2。城市基礎建設:從展會的觀點,台北重要的交通和公共設施確是優於台灣其他城市,但若是要能滿足在國際觀光客因為特殊節慶而來的時候,現有的城市基礎建設是不夠便民和成受的。更不要說這次世大運事實上所來的人數和目標,跟真正國際大型活動比較是有極大落差的。
3。觀光景點:很多台北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「台北很膩ㄟ」,每逢假日就想著往外縣市走。但外縣市自己本身若很有景點及特色區域,也不會勉強千里迢迢來台北。夜市、森林公園、文創園區、動物園⋯,台北並不缺足夠的景點來經營,缺得卻是「主題」、「故事性」和「持續創新」。
4。城市居民生活品質:面對現實,台北市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在相對比較來說,越來越快被其他台灣的給趕上,甚至不要說收入,連品味及生活機能也停滯在「舊時代的輝煌」。若連城市中自家的居民都沒有認同感和足夠的內需市場,難道要期待台北變成真正「服務觀光客為生」的城市嗎?
「基礎建設放你家、觀光景點在我家、支出費用一起攤、賺錢放我口袋裏」— 呷卡拜。
城市間的合作是必然的,但現實是城市行銷就是競合,一個成功的品牌是不會想依附在其他品牌身邊。更不要期望曇花一現的活動就能為城市帶來長遠的幫助,找出台北的核心文化與元素,從展會、節慶以及整合行銷的品牌策略來塑造,才能真正聚焦。
若是去過東京、羅馬、上海,就會覺得真的在那個城市找到一種既想持續探索,又想盡情消費的感覺。而老編身為台北人,更希望的是有一天能讓外地人對台北充滿期待,但也讓台北人真正的以台北為榮。
至於那隻熊⋯其實從來也不是台北的核心,就放生吧。

【作者介紹】
作者:王福闓
現職:凱義品牌整合行銷管理顧問公司 負責人&總顧問、
中華整合行銷傳播協會 理事長
●更多王福闓專欄文章
- 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- 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- 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家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- 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- 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- 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- 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- 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